幼小衔接到底衔接什么?
文/辛爱 山东行知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培训部主管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
“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”可谓是老生常谈了。随着时代进步,“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”这种现象也在与时俱进,但是这个根深蒂固的思想却很难调整。可怜天下父母心!“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”无疑是父母对孩子未来幸福生活的希望和期盼。从人的生理发育和教育理论的角度出发,儿童7岁之前确实是大脑发育和学习的黄金期,所以在儿童时期重视孩子的教育不无道理,而且是很有必要的。那么,幼小衔接衔接什么?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困惑,这是我遇到的其中两位家长:
6岁男孩超超妈妈:从小我们就重视孩子的教育,孩子1岁我们就带着上早教,幼儿园期间特意培养了孩子画画、背古诗、简单数学题目运算能力,孩子非常愿意学,学起来也很快,老师都夸孩子可聪明了。但是上了小学大约2周之后,孩子各种状况出现,都不像我的孩子了,上课钻到桌子底下玩,老师讲课也不听,布置的作业几乎不写,为此老师经常找我,我的孩子这是怎么了?
6岁女孩姣姣妈妈:我的孩子到到入学才刚刚6周岁,虽然我也知道女孩发育比男孩早,但是这还比其他孩子小好几个月呢!我担心她学习吃力,升学之前的暑假悄悄地带着她进行了“学科辅导”,教她背诵,抄写古诗,做数学题,我得给她做好幼小衔接呀!要不然学习跟不上孩子的自信心也受打击。孩子爸爸说我对孩子的事情有点太着急,我觉得他说的好像也有道理,但是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。
北师大教育专家钱志亮教授指出,孩子上小学之前必须必备良好的“学习能力”,它包括注意力水平、视知觉能力、听知觉能力、运动协调能力、社会适应、语言表达能力、数学准备能力和学习品质八大能力。具备这几项能力,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,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,家长要格外重视孩子学习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的培养。我们经常说“磨刀不误砍柴工”,学习能力培养就好比在为孩子的“砍柴”——入学后的学习进行“磨刀”。很多孩子在上学之前并没有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,可能刚开始几个月的时间和其他孩子差别不大,但是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多,孩子的学习能力落后的情况就会呈现出来,比如上面案例中的情况,上课注意力不集中,写作业拖拉,学习动机弱等情况。那到底怎样进行学习能力培训,怎样做好幼小衔接,在此给家长朋友们提出几点建议:
1.培养学习能力。让孩子在游戏中提升学习能力,也在游戏中锻炼自己注意力的集中性。注意力训练能够帮助孩子入学后上课能够坐住,提高听课效率。具体方法比如:让孩子头顶纸杯(纸杯大口朝下),安静坐在凳子上,坚持3分钟,尽量保证纸杯不掉下来;还可以家长匀速读数字或者是词语,举例:3690,孩子对视家长眼睛将数学重复出来。
2.提升感觉统合能力。通过精细动作能力训练,帮助孩子锻炼手部肌肉、手指骨骼灵活性,让孩子入学后写字不再是头疼的事情。具体训练方法:将很多红豆、黑豆、黄豆、大米、绿豆混合在一起,让孩子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分拣。通过前庭平衡能力训练,锻炼孩子的身体平衡能力和注意力集中性,让孩子上课能够在位置上坐得住,坐得稳。具体训练方法:孩子趴在地上,将球抵在墙上,五指并拢胳膊前伸,手指刚好碰到球,然后胳膊抬起进行1分钟趴地推球。
3.家长从思想、情感、行为上为孩子做好入学的准备,相信孩子能够很好地适应学校生活。在孩子开学前应多进行亲子活动,陪伴孩子做一些相关的游戏,比如:亲子拍球、爬山、拼插玩具、绘本朗读等,良好的亲子关系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。多给孩子创造一些同伴交往机会,让孩子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,为小学同伴交往打下基础。
作为家长,我们要用心陪伴孩子成长,更要懂得对孩子进行科学地培养。在人生这场马拉松中,让我们放下对孩子的焦虑,和孩子一起迎接未来。
评论